上海塞奥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德国拉尔思科RARS-DC-T整套GMP规范文件及德国专家现场指导,我们以专业性的行业标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
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诞生已五十年,全世界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国GMP认证标准逐步提高,而通过GMP认证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所有制药企业必须完成的工作。GMP管理的主要因素从这三方面为角度:
-
文件系统建立,GMP要求制药企业人员的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需要有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因此建立正确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是重要的基石,也是GMP审计的重点。QC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所需要的,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目录,完整的SOP文件及编写、修订、审批流程,描述了SOP编写方式与内容。检验记录、日志记录、检验报告书等原始记录的创建方式。同时需要进行验证的不同种类,从方法验证、方法转移验证、温湿度均匀性验证、仪器设备性能验证等方面入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完善SMF(site Master File,药物主控档案)资料。从文件发放、使用、用后处理和文件唯一性方面建立了文件管理模式,这才符合符合GMP文件管理。
-
现场及操作管理的建设根据实验室的布局原则设计出符合GMP管理的实验室结构。从检测仪器设备管理、标示管理、试剂和试液管理、标准品及对照品管理、取样与留样、偏差调查、洁净区管理、数据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新建QC实验室才能保证药品安全、保证药品质量。这种现场管理模式需符合GMP质控认证要求。
-
人员管理是GMP核心重点内容,着重解决了如何培训才能符合GMP要求的问题。总结出迎审三要素:以真实性为原则进行日常管理;以现场卫生、标识、试剂、记录、培训、验证、偏差为角度进行审计准备;以迎审技巧为准则进行GMP现场检查。通过长期的GMP审计经验归纳出了全面的QC审计内容,以此为自查内容,以自查以及客户审计为手段,可迅速找到管理漏洞或不足,督促管理规范落实到位,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SMF文件
-
SMF文件作为GMP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存放在生产现场。
-
正文在25-30页内,并不是越细越好。
-
SMF中要求邓白氏码又叫D-U-N-S号码,DUNS号码,在SMF中均要求提供场地识别号码。
目前,有相当部分国内医药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国际化意识逐渐增强,综合实力迅猛提高,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自主编写SMF文件,这大大说明了中国医药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国外的药管部门对申请文件所提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复杂化,甚至是欧美的终端用户本身对SMF文件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客户自己编写SMF文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需要丰富原料药国际注册实战经验和相关法规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生产经验才能解决,而这又恰恰是国内厂家所缺乏的,一般来说,他们很难具备这些综合条件。因而,我们愿意提供客户DC-T- C的SMF全部文件,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真正关心原料药质量、严格要求原料药质量的实际上是国外的终端用户,所以对于每一个想要出口自己原料药的厂家来说,需要全厂员工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每一个这样的厂家,都有很多终端用户来现场审计的机会,如何确保在审计过程中真正的让终端用户满意,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放心,以便抓住商机,是每一个原料药厂家都高度重视的。鉴于此,我们也可以对原料药厂家接受审计前的准备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包括改造现场硬件、软件等等。
SMF背景知识
在目前的中国,越来越多的药品(包括制剂及原料药)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多的各种外商的审计,第三方的审计及国外官方的现场检查,而作为审计或现场检查过程中必备的一项资料--生产现场总体情况综述--,则因检查方的地域及立场不同,形成了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的各种格式及内容要求,也给广大的国内药企造成了时间,人力及资料的严重浪费。而作为国际上的最重要及最权威的制药行业现场检查合作协会,PIC/S(The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 and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于2004年7月正式发布的一个指南文件- PE 008-2(Explanatory Notes For Industry On The Preparation Of A Site Master File)则为企业指明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的方式。
SMF(Site Master File)又名现场主文件,是反映生产现场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情况现状的标准格式的文件。
现场主体文件由生产企业编写,一般包括以下九个方面具体信息:一般信息,人员,厂房和设备,文件,生产, 质控, 合同生产商和实验室, 销售、投诉和产品的撤回,自检。完整的从各个侧面描述出生产现场的生产质量管理全景,实践已经证明,对官方现场检查和非官方的现场审计都有很好的帮助,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现场检查技术参考文件,甚至对于很多的欧美国家,已经把要求受检企业现场检查时提供SMF文件纳入了官方的要求。而对于处于困惑当中的国内企业来说,我们提供SMF正本文件无疑是一个解决浪费问题,降低注册成本的良方,可以让企业以不变应万变, 有效地策划和执行动态GMP检查,最终帮助企业顺利通过各种检查与审计。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
随着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制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样本库建设非常重要,单一因素控制和质量分析是无法保证高质量的产品产出和临床转化应用,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予多因素、全流程控制,并建立国际标准化的认证和认可,才能促进制备水平快速提升。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对实验室的运行极其重要,有以下内容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质量控制要素
(一)分析前因素
1. 生物学和环境因素:类似于临床研究项目在制定研究方案中会严格确定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以保证去除研究中的各项混杂因素,使临床研究的因果关系更加明确,也应当充分了解影响质量的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其中生物学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生理/ 疾病状态、代谢情况,用药状态、临床治疗,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等。此外,环境因素包括季节、湿度、地理位置和光照等,以及患者的暴露环境与职业环境等。
2. 外周血液的采集:血液采集应当紧密围绕下游制备目标和要求,采集时间点(术前/术后),样本的种类(全血/血清/血浆),是否溶血,抗凝剂的种类,采集管的顺序、数量和方法都会影响血液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表达谱。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建议血液采集的顺序应按照废弃管、凝血分析管、血清管、肝素管、EDTA管和血糖管进行,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对于细胞制备而言,可同时结合下游分析的实际需进行有序采集。此外,不同的采血姿势也会引起血浆体积的变化,研究有趣的发现当患者从平卧位、坐位到站立位时,血液逐渐浓缩从而使得血红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上升。由于不同的采集时间和采集方式也会影响血液标志物的表达,比较了麻醉前后静脉和动脉血管穿刺结果,证实鳞状细胞肺癌的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s,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组织样本采集变量更多,采集患者的麻醉方式、麻醉持续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等均会影响细胞的完整性和基因表达谱等。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癌组织热缺血(>2 h)及冷缺血时间(>10 h)的延长能够降低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存活率。在结直肠癌中,通过对术前与术后基因芯片分析数据的比对验证,证明术后缺血应激可显著改变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因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生物样本储存和研究分部(Biorepositories and Biospecimen Research Branch,BBRB)前主任Carolyn Compton教授提出当从切断样本血液供给并暴露在突然变化的温度环境时开始,细胞的状态就变得难以预测,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也会发生剧烈的波动,细胞凋亡途径也有可能会被激发。
此外,不同的采集方式可影响基因表达分析。一项研究对比了前列腺癌术中原位采集和和术后体外切除样本的基因表达谱,91个肿瘤相关基因中有8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外科手术操作的术式和路径对基因表达分析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比结肠癌术中组织样本取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样本RNA质量更低,正常组织的热缺血时间和RNA的质量呈负相关(r=-0.24,P<0.001),表明临床处理和手术操作在样本质量保证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临床医生的全力配合是高质量产品获取的首要源头。
3.运输: 运输常常是容易忽视的分析前变量,在终点出实验室状态前的采集、处理更为直观且重要,但实际上成品远程运输受客观影响多,可控性差,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因此为保障样本的质量,在运输前要综合考虑运输距离的长短、低温冷冻剂的维持时间、温度监控、样本的包装等要素。
4.存储: 长期存储的时间、方式、温度、浓度和冻融次数等对于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需长期保存首选放置在-80℃或-196℃液氮中,有研究评估在不同存储温度下RNA的完整性,结果显示血液样本存储在-80℃和-196℃中稳定性可长达4或11至19年。
(二)分析中因素
分析是生物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分析中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析前处理、分析方法及人员操作等,这些均有可能影响样本质量和分析数据。尽管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进入生物制备领域,但很多前处理必须手动完成。实验室分析能力、人员操作也会影响分析中样本质量。